成功案例
GuanHang &Machinery
米兰体育平台:一路生花丨金寨路高架:路桥人的接力长跑
米兰体育网站:
七十五载奋进,一路芳华。作为安徽建工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安徽建工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建工路桥”),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安徽交通事业同频共振。从首批高速公路到现代化城市高架,从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到连接区域的枢纽工程,参与并见证了广袤大地上多条“动脉”的诞生与成长。
值此成立75周年之际,央广网安徽频道携手安徽建工路桥,共同推出“一路生花”专栏。我们将以路为线,以桥为笔,回望岁月年轮中那些坚实的足迹,记录一座座工程背后的温度与信念。这条路,是发展的路,是奋斗的路,也是一路生花、通向未来的路。
央广网合肥9月24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合肥市首条城市高架——金寨路,这条刻满时光年轮的道路,见证了合肥从“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蜕变,也见证了一代代安徽建工路桥人的匠心接力。
2006年,合肥第一条高架在这里破土动工;2023年,全线通车的喜讯为这座城市献上新年贺礼。17年间,从最初的桩基施工到最后的收官之战,从青年技术员到项目负责人,安徽建工路桥人用汗水浇铸城市脊梁,用坚守诠释工匠精神。
金寨路见证了合肥从“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蜕变(央广网发 安徽建工路桥供图)
金寨路,始终是合肥的地理和文化坐标。上世纪50年代,金寨路南扩支撑工业发展;90年代末,又向南延伸,串起明珠广场、上派镇,推动合肥向南扩张。这条不断生长的道路,不仅承载着城市记忆,更托举着合肥向未来的梦想。
2006年9月,合肥大建设拉开序幕。作为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金寨路高架的建设牵动着整个城市的神经。而安徽建工路桥凭借过硬的实力,成功接过这份意义非凡的“第一份军令状”,负责桩基标段施工任务。
“金寨路高架桥,能够说是合肥交通升级的开始。”王教山,彼时从学校毕业,刚入职安徽建工路桥,就被分配到这一承载历史性意义的项目上。“当时我还是技术员,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整个工地到处是机械。”王教山回忆现场的场景,金寨路全封闭施工,一眼看到头,全是钻机、混凝土罐车、吊车。
最让王教山震撼的是建设速度。“24小时施工,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宿舍和工地两点一线。”如此持续近两年,他作为年轻的技术员负责测量放样和现场施工协调,晒得黝黑却毫不在乎。
承担金寨路高架桥关键区段的施工任务,安徽建工路桥组织团队连续作业,精确完成所有桩基浇筑,实施工程质量严控于极高精度标准,最终保障该标段优质完工,为实现金寨路高架桥全面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2008年,在超过一万名建设者持续15个月的全力推进下,总长7.7公里的金寨路高架桥顺利建成并实现通车。桥体由599座墩柱支撑,承托起双向六车道的空中通道,显著缓解了原有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十余年间,金寨路高架的轮廓在城市天际线中不断舒展延伸。随着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车流日益汹涌,人口不断聚集,道路交互与通行压力与日俱增。
时间来到2020年,金寨路与绕城高速及南二环、合作化路交口,已成为市民出行中难以回避的“堵点”。每逢早晚高峰,车流如潮;鸣笛声此起彼伏,奏响城市焦虑的交响,每一次拥堵都牵动着市民对畅通出行的渴望。
2020年12月5日,畅通二环(西南环)工程真正开始启动,这个长期困扰城市的拥堵点迎来了彻底的改造。作为合肥“畅通二环”战略的关键一环,这项工程承载着打通城市快速路网“任督二脉”的重任。
2021 年 2 月 3 日,安徽建工路桥仅用15 小时完成原计划两天的合肥金寨路高架南向西至南二环左转匝道拆除任务。(央广网发 安徽建工路桥供图)
接过攻坚任务的安徽建工路桥人,内心并不轻松。王教山此时已是项目负责人,他坦言:“知道中标的时候,心里很怵,害怕干不好,因为那里的路况很复杂,天天睡不着觉。”有多复杂?项目周边管线密布、交通导改难度极大,钢箱梁施工空间狭小,一边施工一边还不能影响市民通行。
为了摸清工程细节,开工第一天,王教山在工地上走了45000多步,“整个工地沿线转,来来从白天走到晚上。”
与此同时,项目总工王健也面临着巨大技术挑战:“多头立交的空间受限,市政高架难度大、交通量大、关注度大,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他坦言,工程涉及80米的桥梁跨径,钢箱梁的制作难度极大,可以说,这一个项目是他入行十几年来,参与的复杂程度最高的。
其中,最让他头疼的是合作化路节点的施工——四层高架,施工空间极其有限。“连吊机的大臂尺寸都要考虑,把桥梁一片片吊上去,所以每一步必须要提前模拟好,不能出错,一旦出错,下一步就会无法开展,且错误无法撤回。”
面对复杂城市环境下的钢箱梁施工难题,王健带着项目团队创新采用BIM+倾斜摄影技术开展高精度现场实景建模,将误差严控在标准范围内,为钢箱梁的精确分段划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他们在实施工程的方案中首次运用合肥市最大吨位(760吨)的汽车吊,成功吊装长度达33.7米的超大分段,创下了当时安徽省内钢箱梁分段吊装的纪录。
在吊装合作化路钢箱梁那天晚上,他手里拿着两个对讲机,“一边对接桥上的施工,一边对接吊机,拿着对讲机都觉得这对讲机好沉,怕对讲机有声音,又怕没有声音。”因为无声意味着进展停滞,有声则可能传来突发状况。
“做一步想十步。”王健说工程里的每个环节都是模拟了成百上千次才进行实际施工。最终,项目以提前7个月通车的“路桥速度”,实现了金寨路与合作化路、南二环的顺利“牵手”,创下合肥城建史上的新纪录,也获得了合肥市委、市政府通报嘉奖。
2021年9月20日,主线桥正式通车。通车前一晚,项目团队拿着国旗在桥面上合影留念。王教山手机里至今保存着这张照片:“换手机也会转存,这是我最重要的代表作。”那晚,这支超强战队终于睡了一个好觉,任何一个人都说:“不负所托,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
2021年,安徽建工路桥中标金寨路(绕城高速-方兴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1标,12.04亿元的合同价创下公司当年单体市政项目的纪录。
金寨路(绕城高速—方兴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1标项目箱梁浇筑(央广网发 安徽建工路桥供图)
项目经理夏欢欢负责这一个项目的统筹工作。“项目经理基本上什么都管,从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到外部协调,方方面面都要负责。”
在夏欢欢看来,这一个项目的难点更多在于外部环境。金寨路是合肥第一条快速路,往南延是连接市区和肥西的主要通道。“它地处经开区最成熟的区域,地下管线很复杂,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蜘蛛网,有的管线年代久远,连产权单位都说不清具置。”此外,项目外部环境也复杂,人流量、车流量都极大。
技术层面上,繁华大道节点的挑战尤为突出。夏欢欢解释,因为它涉及轨道三号线,道路下穿没办法往下走,只能整体往上抬。“相当于整个繁华大道抬高了2米,并且要保证道路正常通行。这一抬,技术难度、施工难度、协调统筹的难度全都上来了。”
夏欢欢回忆:“光是繁华大道那个点的交通导改,我们来来就不下于3、4次。”有时候上午导改完,下午看交通太拥堵,又得导回来。最终,项目团队利用无人机、BIM技术模拟了好几次,又现场配合交警大队反复摸排方案,才找到了解决方案。
作为2008年参加工作的“老路桥人”,夏欢欢经历了合肥大建设的全过程。但他其实是干管线出身。“我经历的项目,管线大概在什么位置,我基本都记得。”只要走在金寨路,脚下的管线在哪、多深,他都能说出个大概。
夏欢欢还记得在一个炎热的下午,项目团队正在进行管线迁改施工。突然,一台挖掘机碰断了管道,“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他一边组织抢险队伍连夜抢修,一边亲自带队到受影响的小区向居民解释情况。“那晚我们干了通宵,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等到恢复供水时,天都快亮了。”
最终,安徽建工路桥的项目团队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提前实现金寨路(绕城高速-方兴大道)主线通车,续写着路桥人的金寨路情缘。
自2006年金寨路高架启动时的下部结构施工,到现在的快速化改造工程,夏欢欢说自己的工作历程“就是伴随着整个合肥经济的起飞,和金寨路、和合肥一起在成长。”
如今,金寨路真正成为连接老城区与政务区、经开区、肥西县的“空中走廊”。每当驾车行驶在自己参与建设的道路上,夏欢欢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车速。“就像看着自己孩子长大一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
2023年,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望水路-站前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段位于肥西县上派主城区的1.81公里道路,是金寨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收官之作。
项目总工陆贺负责技术质量管理。“这一个项目的战略意义就是实现肥西到市区的时间大概能缩短20分钟左右,”他介绍道:“这样能形成快慢分离,到市区直接从高架走,地面交通就缓解了,对肥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项目最大的难点是与地铁的交叉施工。“地铁的出入口与我们高架桥平面交叉导致我们桥体没法施工。”陆贺解释,因此,最难的是交叉部位的施工协调。
陆贺带着团队多次组织论证,调整实施工程的方案,全力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此外,面对冬天低温度的环境施工的挑战,他带领项目团队创新地在低温情况下进行伸缩缝施工。“我们在工地上搭帐篷,再里面加热进行实施工程,大家加班加点,最终仍然提前达成目标。”
建成后的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望水路-站前路)工程建设项目(央广网发 安徽建工路桥供图)
2023年12月31日晚,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和跨年的灯火一样令人振奋——
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望水路-站前路)项目、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站前路—深圳路)1标段相继迎来主线通车。随着最后一处交通管制的解除,车流平稳驶入崭新的桥面和下穿,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攻坚战役完美收官。
如今,金寨路早已超越了交通干道的意义,成为合肥这座城市挺拔的脊梁。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崛起和安徽建工路桥的成长。
合肥市首条城市高架——金寨路,这条刻满时光年轮的道路,见证了合肥从“江淮小邑”到“万亿之城”的蜕变,也见证了一代代安徽建工路桥人的匠心接力。